机构项目服务机制

2024-08-10

机构项目服务机制

一、 项目管理

1、项目操作

1)项目资料所呈现的服务领域、对象、实际执行情况与项目计划书一致;如有不一致判断项目周期、服务对象、预算、活动内容等调整对项目实施的影响。

2)项目具有成文的风险预备方案(人员流动、资金延拨等问题),方案可操作化。

2、文档管理

严格自我监测,有图片文字记录;项目档案有专人管理、统一存放、分类清晰、记录完整。

3、能力建设

1)积极参加承办方及其他公益渠道所组织的能力建设培训。

2)能够对项目志愿者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

二、资源配置

1、项目团队

1)项目执行团队和计划书一致。

2)可证明相应的技术岗位有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士。

3)专职人员流动率较低。

2、资源整合

1)可获得场地等物质资源的支持。

2)可获得相关专家和顾问指导项目开展。

3)可获得项目计划之外的相关资金的支持。

4)可获得项目计划之外的服务所在地以及周边地区的社会资源。

三、项目成效

1、项目完成

1)截至评估时,服务计划如期或者提早完成。

2)截至评估时,预期工作量如数或超额完成。

3)截至评估时,无服务投诉或者服务投诉结案率。

4)截至评估时,服务对象等于或者多于项目计划。

5)截至评估时,项目预期指标如期或者提前完成。

2、目标达成

1)项目针对服务对象需求的实现程度及对服务对象的生活品质、社会支持系统的改善与提升程度。

2)项目具有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服务成效报告,可证明项目具有积极成效。

3、项目产出

1)项目获得荣誉或奖励,以奖状证书为准。

2)项目具备可供分享的项目成果(如公益产品,服务模式等等)。

3)项目具有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

四、社会影响

1、社会评价

1)项目自评报告所显示的项目自评评价及第三方项目监测、访谈等核查。

2)项目自评报告所显示的主要利益相关方(落地社区/学校/企业/合作机构等)知晓度与评价以及第三方项目监测、访谈等核查。

3)项目评估团队对各利益相关方进行随机抽样统计分析所得的知晓度与评价。

4)新闻媒体(报纸、电视、网媒等)对项目的积极报道。

2、项目宣传

能够积极主动通过各类社会化媒体(博客、微博、微信等)进行项目宣传,能与访客积极互动。

五、可持续性

1、项目规划

1)能够对项目模式进行梳理和总结。

2)能够对服务对象进行进一步调研,出具调研报告。

3)具有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规划书。

4)具有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架构、制度建设。

5)具有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团队,一线执行人员占比50%以上,具有相关专业职称的人员占比50%以上。

6)具有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链接能力(如潜在的资方、合作方等)。

2、风险预估

对项目的继续实施有一个风险和困难的预估,具有应对潜在风险的预案。

六、项目财务

1、财务开支

1)项目各项开支均可见分类编制预算及核算。

2)资金支出项预算与实际数额的差值。

3)建立财务使用、管理、审批制度并按制度执行。

2、账目管理

1)各类账簿账目记录清晰,会计科目、凭证按要求分类和设置规范。

2)账目记录与资金实际支出一致。

3)各项票据的使用、粘贴规范。

4)项目的财会人员具备专业素质。

5)财务处理准确及时,按要求设置专账,进行会计核算。

3、专款专用

1)项目资助款全部用于本项目的实施,出现资金违规使用,扣除财务管理指标20分。

2)项目资金盈余能用于项目可持续发展、团队人员能力建设,有具体实施方案。


分享